小頭
個人專輯
推文:
Plurk
2006/1/5 上午 07:58:08
< 散文.心得.單篇 >
2006維也納年樂饗宴之一  
附註:台視2006年元旦維也納音樂盛會數位媒體轉播
 


一開場就用了榖收的進行曲振奮和慶祝五榖豐收的新年與舊年,再來就是圓舞曲的春之曲帶領人們的聽覺進入柔美的音樂世界,大多都是小約翰・史特勞斯的作曲,例如:讀者來信、讚美女人、莫札特等都帶點憂傷優柔的情調,讓人彷彿走進此人作曲時的內心世界,另外費加洛婚禮這首曲子雖然我聽了不下數十遍,但是這場由馬捷爾指揮的交響樂隊之音樂會,具有特別的意義。在馬捷爾的記者發表會上,曾經透露他深表榮幸擔任維也納年樂的指揮,也說他認為音樂是需要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地享受,所以他會盡最大的努力把小約翰・史特勞斯的曲子發揮到極限。
以下呢!則是我調查出來以往維也納年樂的歷史訊息,可以幫助大家了解為什麼會有將近連續六十年的維也納愛樂者的音樂盛會,而且固定在元旦當天舉行,作為一年的新開始。畢竟光聽音樂卻不明白背後音樂盛會的意義,有點著實可惜。因為維也納年樂會舉辦的原因是有的,況且為什麼會持續至今,且讓實況轉播的通訊設備進入宮廷音樂廳做為音樂的傳播媒介的重要管道,已達到讓更多國家的人民可以享受到或者感受到維也納對音樂的重視程度。這也是為什麼我必須寫這篇文章的原因,因為我想讓更多人了解維也納音樂會的背後意義,以及他們所做的幕後努力與準備。以下是我蒐集到的歷史音樂訊息:世界許多大的管弦樂團每逢新年,都舉辦新年音樂會,這些音樂會的曲子不乏約翰˙史特勞斯的圓舞曲,這個新年音樂會的慣例多半是從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的傳統而來的。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在每年的新年於維也納音樂協會大樓黃金音樂廳所舉辦的新年音樂會已經有五、六十年的歷史了,根據報導2002年的新年音樂會已經有65個國家進行轉播,將近12億的觀眾聆賞這場新年音樂會,每年越來越多的聽眾可以欣賞到這場音樂會的轉播。

原本小約翰˙史特勞斯的圓舞曲作品,只有他所擁有的六個樂團演奏,這算是獨家企業,他帶領他的樂團到各地巡迴演奏他的作品,為他賺來大把的鈔票。

1873年小約翰˙史特勞斯為了舉辦一場宮廷歌劇院舞會,邀集了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管弦樂團的成員,這也包括了維也納愛樂的成員,一直到他去世,小約翰˙史特勞斯都與維也納愛樂維持這樣的關係。

1925年小約翰˙史特勞斯100年的冥誕,一場紀念音樂會,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決定全場以小約翰˙史特勞斯的作品來演奏,以表紀念這位維也納音樂家,這是第一次維也納愛樂全場演奏史特勞斯的作品。

1939年12月31日,著名的指揮家克勞斯(Clemens Krauss)第一次舉辦一場全為史特勞斯圓舞曲的『跨年音樂會』,之後,這個新年音樂會活動變成了慣例。樂團首席包斯考夫斯基(Willi Boskovsky)從1955年到1979年期間兼任指揮的工作,指揮每一年的新年音樂會,1980年包斯考夫斯基健康狀況不佳,改由馬歇爾接下指揮的工作,從1987年開始維也納愛樂決定每年邀請不同的指揮家來擔任新年音樂會的指揮工作,1987年由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擔任;1988年為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89年為小克萊伯(Carlos Kliber);1990年為梅塔(Zubin Mehta);1991年再度為阿巴多;1992年原定由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指揮,但因為他突然的逝世,使得這場音樂會臨時改由小克萊伯指揮;1993年為慕提(Riccardo Muti);1994年為馬歇爾;1995年為梅塔;1996年為馬歇爾;1997年為慕提;1998年為梅塔;1999年為馬歇爾,2000年慕提﹔2001年由哈農庫特(Nikolaus Harnoncourt)﹔2002年由日本指揮家小澤徵爾擔任﹔2003年將由哈農庫特再度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在1933年停止設立常任指揮一職) 。

 

  投票 。 討論
  回覆 。 轉寄
此篇作品還沒有人討論唷∼來討論區新增一篇討論吧!      
  上一篇 下一篇 TOP

v7.0 Copyright 2005 eWriter 伊的故事,版權所有,轉載必究。建議調整螢幕解析 1024X768。
站內文章內容請勿重製、盜取及非法使用,謝謝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