淈泥揚波
個人專輯
網頁
推文:
Plurk
1/11/2007 10:13:10 PM
< 散文.論說.單篇 >
試論孟子如何證明人性本善?  
附註:跟中哲助教的討論
 

孟子認為,人之所以與禽獸有所區別,即在於人性本善。
孟子提出人有四種與生俱來的善心。

這四種善心分別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惻隱之心」是「仁」的源頭,「羞惡之心」是「義」的源頭,「辭讓之心」是「禮」的源頭,「是非之心」是「智」的源頭;故以四個源頭為「四端」。〈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人性本善說,具有其積極的正面意義,先說人性本善再說後天環境對人的影響與造成的偏差,故需加強保持本性,使人順從本性發展,以教育教之,以環境導之,以生活育成之。故可以說是使上天賦予人的自然本性在受到外在客觀的影響之後,所發散出的舉止、行為還能順乎天地運行的大道。

從仁的觀點出發,鄙者認為應該把「惻隱之心」獨立於「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之外,或是說「惻隱之心」應該置於「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之上,沒有「惻隱之心」就不會產生其他三者。簡言之,有「仁」斯有「義」、「禮」、「智」。

舉例來說「仁心」〈惻隱之心〉可以解釋成「不忍人之心」,孺子墬井的例子在此就不再贅述,惻隱之心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對許多事物所不樂見的、不希望發生的的一種情緒。因為「不忍」所以有其他三種善心的產生。或者說:「義」、「禮」、「智」三種善心都是由學習、灌輸而來。

以「羞惡之心」為例,如果今天沒有人教導、灌輸我們「不穿衣服是羞恥的」這種知識,那麼我們會穿衣服的原因可能就僅止於要禦寒,而非羞恥

以「辭讓之心」為例,如果今天沒有人教導、灌輸我們「長幼有序、敬老尊賢」等觀念,那麼人類就只會按照自己的需求〈慾望〉行事。

以「是非之心」為例,如果今天沒有人教導、灌輸我們「暴力行為是不對的,抽煙、酗酒有害健康」那麼就人照扁、煙照抽、酒照灌了。或是被灌輸「殺戮方能維護真主的威嚴」那後果就像「911」恐怖事件了。

所以「人類」除了「仁」以外,其他其實都是學習或被灌輸而來的,至於備灌輸的東西好壞,才是重點所在。

所以孟子提出的性善說,實際是在說「仁」;「義」、「禮」、「智」不過是為了強化、驗證「仁」的人性本善觀點才提出的,而非與生俱來;故可以說孟子證明人性本善的方式就是提出「羞惡之心」、「辭讓之心」與「是非之心」。




 

  投票 。 討論
  回覆 。 轉寄
此篇作品還沒有人討論唷∼來討論區新增一篇討論吧!      
  上一篇 下一篇 TOP

v7.0 Copyright 2005 eWriter 伊的故事,版權所有,轉載必究。建議調整螢幕解析 1024X768。
站內文章內容請勿重製、盜取及非法使用,謝謝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