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光
個人專輯
推文:
Plurk
2001/9/30
< 散文.抒情.單篇 >
歌詞簡析  
附註:劉小慧〈我懷念著一片雲彩〉
 

有不少人都認為,香港的流行曲只有商業元素和只會談情說愛,但這個說法未免太過武斷,香港樂壇有時也會出現一些文學水準頗高的歌詞,例如陳奕迅〈Shell we talk ?〉、張柏芝〈不相愛的好處〉等,和接下來談的這首歌──由潘偉源填詞,劉小慧主唱的〈我懷
念著一片雲彩〉。
首先看看歌詞的第一段:
「惆悵地望向窗外 看白雲著呆
浮雲像你的愛 茫茫地散開
人也許是要離開 各自尋未來
情在飄渺中 但情念仍永在」
歌詞第一句描寫了一個畫面:一個女孩坐在窗邊的書桌上,托著腮子,怔怔的看著窗外的浮雲看得出神。接著交代她「著呆」的原因,就是她的愛人已經不再愛她了(浮雲像你的愛 茫茫地散開)
。為什麼要分手呢?那是因為她的愛人覺得他倆未來的目標不一致,所以分開會比較好(各自尋未來);但女主角顯然是不接受這個分手的原因或是藉口的,所以才會覺得是「也許要離開」,她認為就算目標不一致,路也不是一定需要分開走的;亦是因為她想不通,才會想得入神。雖然分手了,女主角仍是惦記著她的愛人,懷念著那段愛情,雖然現在處於一個「飄渺」的情況中。這段序後兩句,如浮雲比喻愛情,而女主角則記掛著這段像浮雲般的,所以歌名亦順理成章為「我懷念著一片雲彩」。
再來看看第二段歌詞:
「我悄悄說過 往事都不再
偏偏卻剩有愁與哀
我決意說過 以後不相愛
然後又盼你 終會來到
纏綿地共看海 還預計著未來」
本段描寫了女主角矛盾的心情。經過時間的變遷,女主角漸漸意識到愛人回頭的機會越來越渺茫,所以她說「往事都不再」,但「悄悄的說」,表示她仍不肯死心,在其他人面前不敢承認這段愛情的逝去,也許是害怕宣言發出後,會真的令愛人一去不返;雖然她也明白逝去的已逝去,但是內心深處,仍然是有一絲的不愉快的(剩有愁與哀)。這些不愉快是她不願意面對的,所以說「偏偏卻」。
回顧完過去,女主角在展望將來。但對於將來,她沒有太大期望,也許是傷得太深,她對愛情的信心打了折扣,所以才會決意說「以後不相愛」(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她太掛念那個離開了她的愛人,覺得沒有人可以替代他,才會說「以後不相愛」);話雖如此,她仍然是希望生命中的白馬王子會出現。這段的「你」可有兩個意思,一是她的愛人,在分開以後領悟到縱使二人目標不一,但仍可互相遷就而達至共識,所以回到女主角身邊,和她一起「預計著未來」;另一個意思是女主角希望會遇上一個新的「他」,和他一起走未來的路。兩個說法其實都可行,因為都能和下一段的內容函接,但是取第二個意思會較好,因為前文已暗示女主角已經明白往事只能回味的道理,而且在下一段中,講述的內容會更有深度。
歌詞的末段是這樣的:
「無計於付出的愛 又繼續期待
原來是這一切 從來未放開
情也許是片雲彩 美麗時蕩來
然後飄散開 但情念仍永在」
按照前段對「你」的兩種說法,這段會產生兩種解釋。
第一個解釋是:女主角不計較以往對男主角付出的愛情,只是無條件地等待,而且承認對男主角從未放棄;雖然如此,她經過這件事後,明白到愛情的來去是不由自己控制的,而且就算分開了,曾經相愛的事實是不會改變的(情念仍永在)。
第二個解釋是:女主角不再計較付出多少愛情,只期待愛情的到來,雖然口中強硬地說「不再相愛」,但心裡對情的期待仍未放開。而最後四句,指女主角對愛情的態度,則和上文第一個解釋相同,不贅。
第二個解釋會比較好,因為綜觀全文的結構,三段之間是互相連接的,分別講述過去、現在和未來,且對象亦由對戀人擴大至未來的對象,若是採第二個解釋的話,全詞就是闡述一個女孩由失戀至再愛的心路歷程、是前瞻的,這種精神和歌曲的節奏、意境相符,而非守候離開了的愛人重回自己身邊的那種等待式的愛情。

 

  投票 。 討論
  回覆 。 轉寄
此篇作品還沒有人討論唷∼來討論區新增一篇討論吧!      
  上一篇 下一篇 TOP

v7.0 Copyright 2005 eWriter 伊的故事,版權所有,轉載必究。建議調整螢幕解析 1024X768。
站內文章內容請勿重製、盜取及非法使用,謝謝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