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誰
個人專輯
推文:Facebook Plurk
 
2013/1/30 上午 12:32:22
< 詩詞.新詩.單篇 >
流浪的遺留者
  附註:以衝浪般的速度洗版艦長日誌31篇之30
 

(本篇曾投稿未果)


流浪的遺留者


等待冰凍的長河 撕裂傷痕

鬱結的鄉愁 橫在彼岸

我們的血脈

 流著 遺留下來的名字



從來不以丸泥為界

一如草原的清風

把自由與希望掛上行囊

就連你的嘲諷也一併包下

我們的肩膀 寬如蒼穹



流浪的足跡 跨越帝國

放眼血染的大地一片腥紅

哪怕踏遍西伯利亞



冬雪終將冰融成淚

綻放出一朵心中的白蓮


by 雒誰 NOSE 2007/11/05

【按】:

「喀爾瑪克」 Kalmyk , 原 土爾滬特蒙古人 ,世居新疆北部,隸屬「衛拉特」四部之一,約十六世紀末,因為最強盛的「準葛爾」與其他三支部族衝突,迫使西遷; 1630 年,土爾滬特的先遣人馬已越過橫亙將近四千公里的中亞草原,抵達伏爾加流域一帶。十八世紀初帝俄興起,在歷經宗教上的迫害,全族決定東返準格爾。詎料 1771 年 1 月 5 日凌晨,伏爾加河水卻反常的沒有在寒冬之中結為冰雪,西岸的七萬族人無法順利渡河,眼看被硬生阻隔,加上返東消息走漏,又恐難逃俄軍的攔阻追殺,百般無奈丟下將近四分之一的手足同胞,歷經八個月逃回新疆伊犁。原本十六萬餘精壯的部族,最後僅存六萬多人,被史學家稱之為「史上悲慘的遷徙者」。

中亞草原突厥裔的遊牧民族戲稱那群沒能一起渡過伏爾加河的土爾滬特人為「喀爾瑪克」 Kalmyk ,突厥語的意思就是「餘留者」。

1772 年,喀爾瑪克人在奮不顧身起而反對俄國高壓統治政策的農民革命失敗後,凱薩林二世下令將他們從獨立藩國降為帝俄子民; 1917 年,俄國爆發「二月革命」,喀爾瑪克族人被迫捲入內戰; 1943年,喀爾瑪克隨同喀拉嗤、韃靼等五個其他小國,一起遭受集體放逐的「懲罰」。蘇聯政府宣佈解散喀爾瑪克自治共和國,將他們流放西伯利亞。此去十三年,漫漫長夜,無人聞問。直到1957年,赫魯雪夫為了貶抑史達林,才為喀爾瑪克翻案,准許他們回歸故土。喀爾瑪克共和國(Republic of Kalmykia)以白色的蓮花為國徽,象徵精神純潔、復興與繁榮。

【參考資料】 History of Kalmykia http://kalm.ru/en/hist.html

�同步刊載自 : 流浪的遺留者 - 十四行倉庫 - http://blog.udn.com/consado/1350662#ixzz2JNkjGOga



 

  投票 。 討論
  回覆 。 轉寄
  此篇作品還沒有人討論唷∼來討論區新增一篇討論吧!      
  上一篇 下一篇 TOP

v7.0 Copyright 2005 eWriter 伊的故事,版權所有,轉載必究。建議調整螢幕解析 1024X768。
站內文章內容請勿重製、盜取及非法使用,謝謝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