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5/9/13 上午 01:37:57
< 創作練習-- 書店 > |
|
十七歲之前對書店的記憶,只有參考書和文具。
雖然書店裡的架上總是堆滿琳瑯滿目的書,卻不如放學回家卻永 遠都不順路,偏偏會路過的那家漫畫店來的吸引我。只因為書架上的 書,漫畫店都可以租的到,甚至漫畫店的老闆娘還會偷偷留下幾本搶 手貨給妳。
偶然的機會,來到重慶南路。那條書街,是無止盡的天堂,通往 書香的國度,一次又一次的浮沉在書海浬。每家書店都大的跟圖書館 一樣,書多的永遠看不完這時候就恨自己的口袋,永遠就是少那幾個 小孩,以及孫中山的苦笑。
才走進第一家,背包上漸漸增加重量,有時候為了減輕重量,想 待會回頭再去買,怎知道…早已經記不起,原本想買的那本書,究竟 沉到書海的哪個角落去了。
直到,書重到扛不動,才甘願回家。
應該是畢業之後才迷戀上文具的吧?各式各樣、各種顏色的筆躺 在筆袋裡,或者說:某個筆袋裡。
因為上課專門塗鴉的筆記本裡,有著妳的記憶,所以筆記本裡的 故事,到現在依然鮮明?
每本筆記裡的回憶總是那麼特殊,雖然每個筆記的裡面都是長的 同一個模樣,橫條大落落的限制住未來的夢想,筆跡卻忍不住狂妄, 就是喜歡超越那麼一點點。彷彿只要打破那一小點禁忌,就可以得到 些許勝利的快感。
老師總是說:『妳們年紀還小,哲學的書就先擱在一旁,等妳們 大一點、心智更成熟一點,再去閱讀吧!哲學這種東西,一不小心就 會讓你們變成神經病,可要小心啊∼』既然如此,為什麼校園圖書館 裡哲學書籍,還是比漫畫、小說多出太多?
書店裡的哲學類在那兒?走過像迷宮似的狹逕,還要越過重重的 障礙。卡謬和叔本華比鄰而居,尼采反而嫌棄著黑死病可能影響他的 健康,寧可住在比他低個樓層。嗯哼∼好個尼采。整層都是他家呢!
究竟是不是中西方文學水火不容?為什麼兩方無法交流,只能遙 遙相望?還是東方的勢力太龐大,西方只能彙集各國的力量,才能齊 站一方。
書海裡的波浪,越來越高漲,是不是風暴即將來襲? 我有點暈了。
那一年,妳十七歲。我淚流滿面,哭著把書燒給你。那些一起逛 過的書店,一起買的書,一起閱讀,一起分享心得的書。
十七歲之後,孤獨的走在記憶裡的重慶南路書街,沒有妳的陪 伴,我無法走到盡頭的那一家。
Bluemoon September 13, 2005
|
|
|
v7.0
Copyright 2005 eWriter 伊的故事,版權所有,轉載必究。建議調整螢幕解析 1024X768。
站內文章內容請勿重製、盜取及非法使用,謝謝您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