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
個人專輯
網頁
推文:Facebook Plurk
 
2/1/2009 1:27:59 PM
< 讀書心得>
伊利莎白女王時期的英國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

一、十七世紀的英國

自英國玫瑰內戰之後,國內貴族死傷眾多(多戰死),僅存的貴族經濟能力也不佳(英國王室重要財政來源便是貴族);雖然伊莉莎白之祖父亨利七世是個賢君,更是個財政高手,曾經為英國帶來短暫的富有,但是伊莉莎白之父亨利八世乃一好大喜功之君主,亨利八世的許多場對外戰爭幾乎毫無獲益,反而將亨利七世打下的基礎消耗殆盡;當王位傳到愛德華六世,因為年幼且在位不久便逝世,愛德華六世並無特別作為,而愛德華六世的繼位者瑪莉一世(血腥瑪莉),為伊莉莎白同父異母的姊姊,非常仇視亨利八世所創立的新教(英國國教),所以瑪莉一世任內國內充滿著風風雨雨的宗教血腥迫害,國家完全無進展;是故伊麗莎白所面臨的經濟問題,主要是在亨利八世時所種下的因,而愛德華六世和瑪莉一世也並未加以解決反而惡化。

伊莉莎白時期也是英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文學,尤其是詩歌和話劇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英國對其他大陸的考察,尤其是對美洲的考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如同她的父親,她本人也從事寫作和翻譯,她親自翻譯了霍勒斯的《詩歌藝術》。一些她生前的演說和翻譯作品一直流傳至今。

二、內政與宗教

十七世紀初的英國民眾混亂,法紀廢弛,物價昂貴。主因可說是宗教和政治問題;亨利八世創立英國國教的導火線是婚姻問題,但根本原因乃是英國爲擺脫羅馬教會的控制;儘管在亨利八世以及愛德華六世時期就逐漸穩定了英國國教派在英國的地位,而多數人民也信奉了英國國教派,但愛德華六世不幸早死,繼位者瑪莉一世幼年時,與母親原是正宗的繼位者與皇后,當亨利八世成立英國國教,並解除原來的婚姻,當時瑪莉一世受到非常大的委屈與迫害,因此非常仇視英國國教,並堅決相信自己是代替上帝消滅英國國教派,所以當宗教狂熱的瑪莉一世一上任,英國就染上了可怕的宗教迫害,瑪莉一世更因此獲得「血腥瑪莉「的綽號。諷刺的是,瑪莉一世在位也不久,儘管瑪莉對伊莉莎白有所懷恨,但始終未能狠下心腸殺掉自己的妹妹,最後「信奉英國國教「的伊莉莎白即位,而當時的英國國民正飽受宗教迫害之苦,社會混亂黑暗,即使政府不在進行宗教迫害,不同信仰的人民間也會有大小衝突。

而伊莉莎白剛掌權後,宮內還有許多大小官員屬於瑪莉一世的勢力,伊莉莎白能不能統治,號令他們也是個大問題。另外,英國內部的許多偏激天主教徒對伊莉莎白也是個威脅,他們極可能會受命於羅馬教會或其他天主教國家的指使而對伊莉莎白不利。

三、外交

法國國王一隻腳站在加萊,一隻腳站在蘇格蘭,橫跨在我們的王國之上;我們在國外只有不共載天的敵人,沒有堅強忠實的盟友。

自英法百年戰爭以來,英國與法國便是不共載天的世仇,而加萊是法國距離英國最近的土地(原是英國最後一塊在大陸的土地);而蘇格蘭和英格蘭自古以來便有大小戰事,儘管後來蘇格蘭與英格蘭有不錯密切的姻親關係,但基於「遠交近攻「,蘇格蘭與法國的姻親更親密,當時的蘇格蘭女王瑪莉(注意:不是英格蘭的瑪莉)曾經是法國國王的妻子,簡單的說就是曾經是法國皇后,由此可見法國與蘇格蘭關係之密切。

英國確實有個強大但不忠實的盟友─西班牙,其最終目標乃是將英格蘭納入版圖。英格蘭瑪麗女王是一名非常虔誠且狂熱的天主教徒,這點和當時的西班牙君主菲力普二世很像,瑪莉一世為了要有強大的盟友,而且瑪莉本身也非常崇拜菲力普二世,便嫁給了菲力普二世,而菲力普二世則是一心想要過聯姻來取得英格蘭,但最後瑪莉並沒有留下任何兒女便死去,菲力普二世便轉向伊莉莎白求婚,當時西班牙對英國名義上是盟國,但事實上卻是個想盡辦法要併吞英格蘭的侵略者。

另外由於伊莉莎白為英國國教派,這表示英國也將不會聽命於羅馬教會,因此被冠上「異端邪說「的伊莉莎白,很容易讓天主教國家有藉口對其發動戰爭。

還有就是篤信天主教的蘇格蘭瑪莉對伊莉莎白一世的王位有很大的合法繼承權,這讓蘇格蘭很有理由在伊莉莎白死後接管英格蘭,因此讓許多天主教敵人和英國的狂熱天主教徒處心積慮的想要藉由蘇格蘭瑪莉女王除掉伊莉莎白。

四、英格蘭島國民族性格的確立

伊莉莎白時期的英格蘭的經濟很不穩定。當時英格蘭對荷蘭和北德漢莎聯盟的羊毛交易不斷增長,這給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好處。伊莉莎白統治初期接受了瑪麗留下的三百萬英鎊的巨債。伊莉莎白、西塞爾和她的其他官員不得不採取極端手段來限制國家的支出。

伊麗莎白統治后期,新一代成長起來的英國人已習慣於英國國教制度,英國國教信仰成為英國人區別於歐洲其他任何國家人民的特有標志。

保持自己的個性且相對獨立於大陸是島國民族的一大特性,其另一個特性則是面向海洋發展。雖然在都鐸王朝時期,英國的海外貿易不斷增長,但其在海外拓展勢力的事業總不順利,原因在於兩個領先的海上強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已佔據了勢力范圍。

與西班牙的戰爭給英格蘭的經濟重新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從1590年代開始英格蘭再次負債。尤其愛爾蘭的游擊戰給英格蘭的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它被稱為「英格蘭國庫的漏斗」。伊莉莎白不得不出售國有地面以及官職。1603年英格蘭的債務再次達到三百萬英鎊,與伊莉莎白統治開始時相差不多。不過詹姆士一世後來在和平時期欠債的速度遠超過伊莉莎白,而伊莉莎白留下的債務並不是無法控制的。

五、伊麗莎白女王的成功要訣

她善用「童貞女王」(the Virgin Queen)的身份,使國內外貴族世家都覺得有希望入主英國,吊足所有人的胃口。但事實上,如她所說,她已經嫁給英格蘭。等到伊莉莎白過了生育年齡,「聯姻」不再可能,英國的政教獨立已經鞏固,她即使沒有子嗣,仍可確定亨利八世的遺產可以傳下去。除了利用性別魅力,以婚姻議題作資本/賭本,伊莉莎白更巧妙施展「表演」的方式,傳播影響力。王權空虛、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她透過種種「權力的擬象」,吸收支持,擴大民意基礎。權力「舞台」不再只是比喻。

六、影響及評價

最近對伊莉莎白統治的批評尤其集中在英格蘭的非洲奴隸販賣活動和她在愛爾蘭的失策。這個失策嚴重地影響了英國和愛爾蘭的發展。

一開始伊莉莎白女王責備霍金斯參加這樣不道德的貿易,但當霍金斯向她顯示他的事業的利潤後她很快就改變了她的見解。她不僅包庇霍金斯的貿易,而且直接從中得利,甚至為他提供船隻和人員。

伊莉莎白女王對霍金斯的奴隸販賣的支持為這個貿易提供了皇家的認可,它使這個貿易合法化,它使更多英國商人參加進去了。因此伊莉莎白女王和美國的湯瑪斯·傑佛遜一樣受到批評:儘管她在道義上相信這個貿易是不合法的,但她仍然直接從奴隸買賣中得利。

不過英格蘭參加奴隸買賣和對愛爾蘭的政策也得按當時的情況來分析看待。雖然伊莉莎白對霍金斯的貿易在道義上予以指責,但她當時面臨著三百萬英鎊的巨債。霍金斯為她提供的經濟來源是她所不能拒絕的。不論如何英國在伊莉莎白時期的奴隸貿易遠小於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小於後來荷蘭在17世紀的奴隸貿易。

伊莉莎白對愛爾蘭的政策出於她對西班牙的一個「天主教後門」的恐懼。這個問題來自於新教改革在這個國家的失策。它無法簡單地解決。當然伊莉莎白和她的官員在愛爾蘭的政策無疑加劇了這場衝突,但它還是有戰略原因的。

伊莉莎白給她的繼承人留下了一個困難的、不穩定的國家。尤其在經濟和宗教上許多問題沒有解決。她最主要的貢獻在於她關心她的臣民,捍衛了她的統治,使用了好的顧問。她的統治幫助英格蘭避免了經濟上的危機和宗教戰爭。但17世紀中這場戰爭還是在擁護查理一世的保皇派和克倫威爾領導的新教徒間爆發了。

另外,對早期研究現代戲劇的學者而言,伊莉莎白的「王權表演」一方面點出英國劇場興起的社會歷史脈絡,有助於理解莎劇演出、當代劇場、劇院榮景等重要現象。另一方面,「王權表演」更凸顯權力的「劇場性」,以及其威力、危險,與弔詭。君權雖然來自上帝、繼承、諸侯的支持,其實也必須訴諸民眾與通俗的力量,「會作秀」、「受歡迎」因此是權力的要件。都鐸王朝至伊莉莎白而絕,但在後來的王朝裡,「弱君主」的狀況持續,「王權表演」一直是重要課題,即使在立憲之後,王權空虛成為白紙黑字的事實,還是如此。我們只要看看伊莉莎白二世與戴安娜王妃,就可知道。

七、參考資料

1.伊莉莎白一世 (英格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強國萌芽:伊麗莎白一世與"英格蘭主義"--讀書--人民網

 

書籍資訊
書 名:伊利莎白女王時期的英國 作  者: 王春元/著
出版社: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10/15/2000
頁 數: ------ 頁 定  價:$ ------
  投票 。 討論
  回覆
轉寄
         
  上一本 下一本 TOP

v7.0 Copyright 2005 eWriter 伊的故事,版權所有,轉載必究。建議調整螢幕解析 1024X768。
站內文章內容請勿重製、盜取及非法使用,謝謝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