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1/28 上午 02:12:33
< 散文.論說.單篇 > |
|
分享的英文SHARE 請容許擅改為以下的解釋 Self- Have –Admiration- Replay- Everyone =SHARE Self (自已) Have (擁有) Admiration(欣賞或喜愛) Replay(再次) Everyone(所有人)
自己擁有過欣賞或喜愛經驗,再次的提出,並且告訴所有人。
即是將生活週遭的事物,不論是物質或心靈上的滿足,
值得回味讓人再三,亦或是印象深刻的某件事情,轉達給身邊的朋友。
分享一個物品,想到的是論語中「孔子與弟子言志」其中一段話,
子路曰:「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敞之而無憾。」
關於自己的東西,分享、獻給朋友使用,就算是壞了,也心甘情願。
關於子路,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提及以及老師告訴過我們,也得知子路剛強豪爽,自然坦率,
論語〈先進〉:在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可看出子路對於率兵軍事確有自信心,可見其一態大丈夫。
論語〈先進〉:「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曰: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概意是,四位弟子在服侍孔子,閔子表現正直而不失恭敬,冉有與子貢表現和樂,子路表現行行如也,
孔子看見子路如此,竟說:「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意即「像子路這樣,恐怕不得好死」,
到底是怎樣的表現使得孔子竟然下如此重話,「行行如也」到底是在描述子路怎樣的態度?
行行如也:表現出剛強不阿的自然態度。
剛強不阿的自然態度,是無法在厚黑當道的社會僥存,孔子確實到也是點出子路日後的下場, 子路不得其死,子路被絞成肉醬,孔子也因痛失弟子而日後拒食肉醬。
以上內容純屬幫各位複習國中課程,僅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與接下內容僅(分享)一以貫之。
由於本人為男性,首先由男性角度分享,望別見怪。
由男性角度出發,而先從小男孩論起,
「你知道嗎?那天我看反斗城有一台超酷的變形金剛耶!」
「你知道嗎?昨天我家買了一個新的電動玩具!超好玩的耶!」
小男孩由眼中所見而看到自己滿足的一部分,使然之下,而與朋友分享。
再從少年男孩談起,
「你看了嗎?昨天那場籃球超過癮的,你不知道小飛俠在叱吒全場有多威猛!」
少年男孩因偶像建起了崇拜,由於本身的崇拜,看見偶像的英勇,一方面想證明自己的眼光極為正確,一方面藉此分享自己看到的喜悅。
到了壯年男子,
「跟你說喔!老闆很看重我!他說這個月要拉拔我成分區總經理耶!」
壯年男子,希望藉由老板的看重,分享自己的價值與成功,將這份喜悅告知身邊的人。
年老盛衰,老年的男子,
「跟你說喔!昨天晚上我去那家小吃店歡喜的時候,那小姐一直在我身上磨蹭磨蹭,還說我是她帶過最壯最瀟灑的耶!」
到了體力半透了年齡,涉世已足,是非黑白已能辨認, 雖然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但依然選擇性的相信一部分的事實,
將這份“選擇性事實”所帶來的“非事實喜樂”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亦或是自己最親的另一半,藉由耀武揚威來宣告老子半百依舊不衰的“選擇性喜悅”, 或是,“選擇性相信”。
不論年齡為何,但我們卻時常在做老年男子的事情,
你的身高確實是169,而你卻希望再高一點,但事與願違,別人問你多高時你都說,一百七十公分?
你的體重確實是49,而你卻希望再低一點,但事與願違,別人問你多重時你都說,四十出頭?
你的薪水確實比同齡的朋友少,而你卻希望再多一點,但事與願違,別人問你月薪多少時你都說,跟你差不多啦!
當你受到別人同時的褒貶,你會願意跟他人分享你的褒而不主動提及貶的部分?
考試國文九十分,但英文卻只有五十分,在別人問你成績時,你會主動先報國文的成績,但不在強迫之下並不主動提出自己五十分的窘境。
你的眼睛深邃迷人像極了梁朝偉,鼻子英挺像極了劉德華,你的歌聲黃鶯出谷像極了張學友,你的學識淵博好比再世諸葛,但你的身高像極了小亮哥!
那我想你在分享時一定會滿滿的誇耀自己的五官,而除了自嘲的情況之下忽略小亮哥這個形容詞。
如果你不同意這說法,你可以大聲並告訴大家:「沒有!我從來都是幾分兩喊幾分重!從不浮誇自己的能力與擁有的一切!」
是的,我相信有,但依然是在少數族群。
之所以認為我們都在做老年男子的事情,除了以上老年男子的“選擇性喜悅“,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選擇性相信”。
以上是由攸關自己的事情為出發點,要談的是,當我們接收到一個不關於自己的訊息時,你會不會以自己主觀的態度去詮釋訊息,換句話說,在是非尚未明白前你會先在腦海中有了既定的板模,而刻印此信息,而將此信息分享他人。
「一件事情的表達,全然於取決一個人的態度,也是一個人的意識形態。」
孝子曾子,在廣大了流傳之下,殺了人,事實上是剛好另一名同字為曾子的人殺了人。假設今天你的好友受他人傷害,在聽見好友向你傳達訊息的同時,好友往往會先犯“選擇性事實”的部分,而你也在這選擇性事實的扭曲之下選擇了“選擇性相信“。
如果今天有人告訴你,其他人是如何在背後談論你的不是,說你是個心態幼稚的人,在當下也許你會認為又是何憑何據的如此評論我這個人,而怒火中燒。但或許他人是說,你個性很好,總見人滿面笑容,像個孩子一樣。 這何嘗不是另外一種解讀?
但在我們主觀的意識之下卻時常省略去問清楚,是不是還沒有傳達完整的部分? 亙古至今而然,民眾往往忽略去明白事情的真相,而先予以意識的冠冕而將其定義。
分享一件事情,可以讓人開心,心靈著墨點滴, 但錯誤的分享卻往往讓一個人身陷“選擇性相信”的囹圄之中,而痛苦萬分。 心態正面尚佳,但存有負面思想情緒干擾,更是無法自拔。
願分享成為正面的傳播理念,對於是非流言,不盡水落石出尚可,但請止於本身,不要成為老年男子的選擇派的殺手之一,否則傷害他人更是在自己心中留下一片無法抹滅的創傷,日後對於分享的意義,則有所扭曲,喪失分享本身所帶來的喜樂。
|
|
|
v7.0
Copyright 2005 eWriter 伊的故事,版權所有,轉載必究。建議調整螢幕解析 1024X768。
站內文章內容請勿重製、盜取及非法使用,謝謝您的合作! |